高温季节重型设备防过热全指南

每到盛夏,人和动物都会想办法避暑,但很多人忽视了另一类“怕热”的对象——挖掘机、推土机、装载机、拖拉机等重型机械。高温不仅降低效率,还可能导致发动机损坏、液压系统故障甚至停工事故。近年来不少工程项目因为设备“中暑”延误工期或增加维修成本。以下内容围绕九个关键动作,结合案例、原理与扩展建议,帮助你在酷热天气中保护机械、稳住效率。

每日巡检:发现问题的第一道防线

夏季应把日检当成必备动作,而不是可选项目。以下项目必须重点关注:

  • 冷却液液位
  • 防冻液浓度(防冻液在夏季也具备抗沸作用)
  • 液压油温度
  • 水箱是否漏液
  • 散热器是否堵塞
  • 引擎舱异响或异味

有位操作员回忆,某年7月在矿区作业时,一台装载机温度报警,结果发现冷却液已经低于警戒线,如若继续作业,很可能造成气缸变形和拉缸事故,维修费用预计超过两万元。及时停机使损失降到零。

设备停放要避晒:阴凉位置就是护身衣

暴晒会让油温自然升高、胶管老化加速,甚至影响电路寿命。如果现场空间有限,可以采用以下方式:

  • 设置遮阳棚或移动帐篷
  • 停靠在建筑物阴影侧
  • 使用加厚防晒篷布覆盖驾驶室和发动机区域
  • 针对露天工程区,可设置临时遮光架

一些大型基建项目会在设备停机区搭建简易钢结构凉棚,据工地记录,可平均降低发动机舱温度约5至8摄氏度。

尽量安排清晨或傍晚施工

夏季中午至下午两点通常是热峰期。如果项目允许,将关键作业安排在温度较低时段可大幅减少机器过热几率。城市管网施工曾在高温红色预警期间调整为“凌晨三点至上午十点”作业,大幅降低设备抛锚事件。

若无法错峰,应做到:

  • 每两小时强制停机冷却
  • 轮换使用设备
  • 配备喷雾或风机辅助散热

定期清洁:泥沙和树叶都是散热杀手

散热系统只要被泥浆、尘土或杂物覆盖,就像穿了厚外套,热量排不出去。夏季的常见问题包括:

  • 水箱格栅被飞絮、树叶堵塞
  • 风扇装置夹杂杂质
  • 履带边缘附着硬化泥块
  • 发动机舱残留油污捕热

建议清洁方式:

  • 压缩空气吹扫
  • 高压水枪喷洗(注意防水区域避开)
  • 毛刷和清洁剂擦拭外壳区域

有企业统计,定期清洗能减少约30%夏季高温报警次数。

监控发动机温度:数据面板不是摆设

现代设备多有温度报警仪表或电子提示,如果仪表不完善,应人工定时查看。监控范围包括:

  • 水温
  • 液压油温
  • 变速箱油温
  • 排气烟色变化

一名司机曾忽视温度表,只凭感觉操作,结果发动机拉缸,修复后动力下降明显。从此他养成每半小时查看一次数据的习惯。

减少空转怠速:炎热天气中的“隐形升温器”

长时间怠速导致热量积聚但风扇效率不高,大部分高温“溢出”事故都发生在等待装料或短暂停留时。应做到:

  • 停车超过两分钟就熄火
  • 启用自动怠速管理系统
  • 减少不必要预热和待机

某建材厂在夏季禁怠速后,月均油耗下降约6%,发动机故障报修减少一半。

制定紧急降温预案:热失控不是罕见事件

再严谨的维护也无法保证100%不升温,所以必须预设应急流程,建议内容包括:

  • 停机步骤
  • 打开发动机舱顺序
  • 是否使用灭火毯或冷却喷雾
  • 通知维修员或备用驾驶员
  • 勿立即加注冷水避免缸体炸裂
  • 排除隐患后的复工判断标准

曾有项目组将这类操作写成《高温应急卡片》,贴在驾驶室内壁,司机遇险可直接照做。

升级散热系统:高温地区的硬件优化策略

如果你的设备长期在热区作业,可考虑以下改造:

  • 换装高性能散热器
  • 增设独立冷却风扇
  • 使用耐高温冷却液
  • 替换老化胶管和密封圈
  • 更换导热效率更高的散热格栅

非洲某露天矿使用的推土机改装双风扇和加厚水箱后,高温报警率从每月12次降至3次。

及时停工与温差管理:经验比温度表更重要

很多老操作手有一句话:“机器一喘气,人就要警觉。”以下信号务必立刻停机:

  • 动力明显下降
  • 排气呈蓝白混合色
  • 水温灯常亮
  • 风扇声音急促异常
  • 引擎舱闻到焦糊味

在2022年的北方一次地铁基坑工程中,一台挖掘机温度警报亮起但操作员未停机,十分钟后液压油管爆裂,工程停工两天并更换部件,损失比停机降温高出十几倍。

结语:机器怕热不比人差,越在高温越要主动

夏季设备出故障往往不是突然爆发,而是长期缺乏维护的结果。做到“日查、阴放、勤洗、低温干活、监测温度、停怠速、备预案、能升级、早停机”九个动作,就像给设备戴上“降温护甲”。

标签: non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