应对城市热效应:保护户外工作者免受高温伤害
城市热效应(Urban Heat Island,UHI)是指城市地区因大量混凝土、沥青等热吸收材料的存在,使得城市气温比周边乡村地区高出2到6华氏度(约1到3摄氏度)。这一现象在现代都市中尤为明显,尤其是那些缺乏足够绿化的城市。与乡村地区相比,城市的高温问题不仅影响生活质量,还带来了严重的健康隐患,尤其是对于从事户外工作的工人来说,影响更为深远。
城市热效应的形成原因
城市热效应的产生与城市环境中的多种因素密切相关。植物通过蒸腾作用(transpiration)自然地冷却周围空气,而这种作用对于温暖城市来说是缺乏的。蒸腾作用是植物利用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食物时产生的副产品,这个过程不仅释放出氧气,还帮助植物反射紫外线辐射,降低热量吸收。而城市中由于大量的硬化地面,如混凝土和沥青,无法有效吸收和反射这些热量,导致了热量在城市中积聚。再加上高楼大厦的存在,遮挡了自然风的流动,进一步加剧了“热岛效应”,使得城市区域气温不断升高。
建筑工人的健康风险
城市热效应对户外工作的建筑工人带来了巨大的健康威胁。研究表明,建筑工人占据了每年所有高温相关疾病病例的约75%。更严重的是,40%以上的热相关工人死亡事件发生在建筑行业中。随着城市气温的持续上升,这一问题只会变得更加严峻。
如何保障建筑工人的安全?
为了帮助工人有效应对高温带来的风险,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采取措施以确保工人的安全。以下是一些预防高温引发健康问题的建议,既适用于工人,也适用于雇主。
1. 在非高温时段工作
在早晨或晚上的较凉爽时段工作,可以有效避开白天最热的时段。随着电动设备的普及,越来越多的施工现场可以在夜间进行施工,这不仅减少了噪音污染,也能避免违反噪音管控条例。
2. 了解热指数
热指数不仅仅考虑气温,还结合了湿度,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人体感受到的实际温度。即便是阴天或多雾的天气,气温和湿度仍可能达到与晴天相同的水平,工人应注意这一点,并随时根据热指数调整工作安排。
3. 适应气温变化
人体需要时间来适应不同的温度变化。在较冷的季节,人体的血液较为稠密,以抵御低温,而在气温骤升的情况下,身体需要逐渐适应。建议工人在夏季来临之前,逐步增加在高温下工作的时间,以增强对热的耐受能力。
4. 工作轮换
雇主可以通过合理安排工作轮换,避免某一组工人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下。比如,可以让工人交替进行较轻松的工作与较为辛苦的工作,减少单一任务对工人的过度负担。
5. 保持充足的水分
水分是预防中暑和脱水的关键。工人应每15分钟喝一次水,尤其是在阴凉处或有风扇的地方进行补水。虽然频繁的如厕可能会让人有所顾虑,但由于大量水分被汗水排出,因此频繁排尿通常不会影响工作效率。
6. 适当着装
穿着浅色衣物可以反射紫外线,而深色衣物则会吸收热量。建议选择能够促进热量蒸发的轻便面料。此外,为了更好的遮阳,工人可以佩戴帽子,保护头部和面部免受阳光直射。
7. 了解中暑的早期症状
工人和雇主都应意识到高温中暑的早期症状。若出现肌肉抽筋、虚弱、头晕、恶心等症状,很可能是中暑的前兆。此时应立刻前往阴凉处休息,补充水分,并等待症状缓解。如果症状没有改善,严重者可能需要休息一天。
8. 确保及时就医
如果有工人出现意识模糊、体温超过103华氏度,甚至晕倒等症状,应立即拨打紧急电话求助。这些症状是中暑的典型表现,需要立即进行专业的医疗干预。
结语
随着全球气温逐年上升,城市热效应带来的健康隐患成为了不容忽视的问题。建筑工人作为高温天气中最容易受影响的群体之一,需要得到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和保护。通过提高对热效应的认识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及合理调整工作安排,我们可以减少高温对工人健康的危害,确保他们在极端天气条件下仍能安全、高效地工作。